
噘嘴喝咖啡很科學—Subi咖啡
噘嘴喝咖啡很科學—Subi咖啡
位於員林,這座隱藏在鐵道旁的老屋咖啡館,它的前身曾是一家醫院,如今換上溫暖的靈魂,靜靜地與現代人共存。我相信比起當一間醫院,它更喜歡當一家咖啡店;曾經這裡包的是傷口,現在包的是彌月蛋糕。
位於員林,這座隱藏在鐵道旁的老屋咖啡館,它的前身曾是一家醫院,如今換上溫暖的靈魂,靜靜地與現代人共存。我相信比起當一間醫院,它更喜歡當一家咖啡店;曾經這裡包的是傷口,現在包的是彌月蛋糕。
火車偶爾駛過,鐵道的聲響像是時光的節拍,讓我格外有種回到兒時的帶入感。別於一般的老宅,這裡有個無牆的庭院,在這裡發呆讓人看起來很有氣質,我稱「氣質呆」。
翻開 Menu,紙張的手感粗糙而扎實,類似「啤酒紙」,約莫 450 磅,很呼應歲月沉澱後的質地。名片與 Menu 採用相同的紙張,加工方式是來自老師傅才懂的壓印技術,讓色彩與質感一體成型,這種設備通常是德國進口的。
原來咖啡,是科學也是藝術
第一次知道,原來不只要選咖啡豆,這裡還要選濾杯,濾杯的不同帶來風味的變化,我獨愛清香,就選第一種。而這隻超像喝抹茶的咖啡杯,超級厚,而且被溫過了,喝起來非常像在「溫唇」。
太好奇忍不住問店員這杯子有何用意,原來,它獨特的厚度與形狀,是要影響我們喝咖啡的方式,這樣的杯型能讓雙唇自然噘起,使咖啡不易滑向臉頰兩側刺激到其他味蕾,而直達舌根,讓果香與酸甜層次能被大腦專注解讀,讓我們不用再腦補果香味到底有沒有,明明沒有又不敢說是吧!
二樓的座位區不大,卻因為老屋的挑高特色,讓人感受到舒適。可以看出主人的細膩心思,桌椅的擺放講究,讓每位來訪的人,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落,安心地與咖啡共度片刻靜謐。
四十歲後少了一點對事情的熱情,多了一些沈著,有時候不是很喜歡這樣的自己,有種顯老的感覺。
但卡爾·榮格說:「每個人都有兩次生命。 第一次是活給別人看的,第二次是活給自己的。第二次生命,常常從 40 歲開始。」或許就像這間古宅的前身,曾經是醫院,承接許多人的期待,解決各種疑難雜症。
而如今是咖啡館,從解決問題到接納世界,它的角色變了,卻仍然在發揮著某種溫柔的影響。
這間老屋已經進入了它的第二次生命,而我也是
我無法嘴巴一噘,就能略過人生的酸點苦辣,相反的,每個人獨有的故事,是讓我們重生時最有價值的底蘊。
#老屋 #咖啡 #40歲 #Subi coffee&bakery #找老屋喝咖啡